本刊消息 12月23日,寒冬时节风瑟瑟,在剑南街道金隆村的五彩花卉园艺基地里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百余名村民正在为银柳剥花、分拣、剪切、染色……大家分工明确、协力合作,在说说笑笑中,一捆捆七彩银柳被染制而成,为寒冷的冬季增添了几分生机勃勃的明亮色彩。
银柳是一种优良的观赏植物,其发音与“银留”谐音,是农历春节期间的应景花卉,加之花期长,被人为染成五颜六色更添喜气,不少人都喜欢在冬日里买来几束装扮爱家,同时也讨个吉祥的好彩头。进入10月以来,银柳迎来收获季节,在基地打工的村民们也开始从早到晚忙碌不停的围着银柳“打转”。
在基地里一处临时搭建起来的花棚里,村民们正在对银柳进行剥皮、分拣。“有时候赶订单要加班到晚上七八点钟,午饭和晚饭都是基地给大家准备好的。”家住九龙镇秦家坎村村民刘显兰今年58岁,最近几年每到11月中旬,她都会来基地帮忙分拣柳枝,一直要忙到春节。刘显兰动作娴熟,剪切、数枝、扎捆,三个步骤不到1分钟就能完成。她告诉记者,在这里打工一个月能挣1200多元,对他们上了年纪又赋闲在家的老年人来说,能在家门口挣到这个工资已经很不错了。
在花棚外,剑南街道金隆村村民罗显明正在忙碌。只见他将银柳浸泡进装满蓝色染料的染缸,稍等片刻,花苞均匀着色后再整齐摆放在花棚内晾晒。“这个天气要晾晒一天,颜色才会完全固定下来,到时候颜色会更加鲜亮一些。”罗显明说,他和其他几位村民负责红、橙、黄、绿、青、蓝、紫、玫红等8个不同颜色的染缸,染色晾晒是银柳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白色花苞的银柳经过他们的精心“装扮”后,便会呈现出缤纷的色彩。
据了解,从每年10月初开始,银柳便可以收割上市,通过剥皮、去壳、剪切、染色等一系列工序后,最后制成干花销售。岁末年初是银柳的销售旺季,其中“中国红”的五彩银柳最受国内市民的欢迎,而未染色的白色银柳则是国外爱花人士的“心头好”。
“从10月初开始,国内外的订单就没有停过。主要销往美国、芬兰、新加坡、越南等十多个国家以及我国的广州、上海、北京等地。”基地负责人杨朝红告诉记者,从2009年至今,他已经在剑南街道以及富新镇、广济镇、九龙镇等镇(街道)一共流转了上万亩的土地种植银柳。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这里已经成为全国银柳的主要生产加工基地。由于银柳十分畅销,基地的用工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为了赶订单,基地最多的时候要招近300名村民一起赶工,大大解决周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