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绵竹市猕猴桃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2019年,绵竹猕猴桃产业被纳入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培育项目,获得创建培育资金1000万元;2020年2月,绵竹猕猴桃现代农业园区又获得德阳市二星级现代农业园区称号,被省政府纳入“10+3”产业发展猕猴桃优势区域,成为绵竹创建品牌农业、特色效益农业的“标杆”。
到2020年底,绵竹共栽植猕猴桃2.5万余亩,其中50亩以上的规模种植户15户。但规模种植户中,只有3户大户盈利,4户大户因为严重亏损宣布退出猕猴桃种植,50亩以下的小规模种植户基本盈利,并且大多数经营效果良好。那么,如何看待绵竹猕猴桃产业发展的现状?又如何开启猕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呢?
优势:全省猕猴桃新品种的研发基地在绵竹
“5·12”地震前,绵竹山区有大量的野生猕猴桃资源,加上山区农户利用承包林地所种植的猕猴桃,总面积约有1200亩。
“5·12”地震后,大量外来资本涌入绵竹,并在沿山地区大面积种植猕猴桃,种植的品种主要以红心为主,黄心为辅。到2019年,原遵道、九龙、板桥、广济等镇均种植有猕猴桃,种植面积达万余亩,猕猴桃总产量在1.2万吨左右,猕猴桃产业得到飞跃发展。目前,绵竹已逐渐形成以四川华胜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等现代高科技农业企业示范发展猕猴桃产业为主,并进行猕猴桃品种技术创新、深加工、产品销售和产业化发展的猕猴桃全产业链。其中,华胜农业的“红实2号”、“金实1号”两个自主知识产权猕猴桃新品种相继在欧盟、美国、智利、新西兰、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申请取得品种保护所有权。
华胜农业推广标准化、机械化、精细化、规范化建设,推行企业增效与农民增收共赢的“梯级累计效益分成制”,一次性流转土地3000亩,流转户数达到700户,每1000亩一年可提供农事劳动就业岗位150个,户均增收最高可达2万元。
四川山牧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于2013年在剑南街道海江村集中流转土地1500亩种植猕猴桃,2020年已经普遍进入挂果期。该公司负责人陈元汉表示,他们种植的猕猴桃亩产在七八百公斤左右。为了提高种植管理效率,他们对1500亩猕猴桃种植地块,分成20多户进行承包管理,公司负责提供种植、管理技术、劳动工具、生产资料等,有效带动了农民致富。
2019年,华胜农业的猕猴桃果品荣获全省首届猕猴桃品鉴会20个优胜奖,其中该公司的红肉组获得金奖;绵竹佳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红阳猕猴桃获得最佳风味奖。另外,2020年,华胜农业两个批次的猕猴桃顺利出口,为绵竹猕猴桃走出国门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困难:应对猕猴桃溃疡病 加速产业提质增效
猕猴桃溃疡病被称为猕猴桃病害中不死的癌症。近两年,在绵竹因为这种病而被陆续毁掉的猕猴桃达几百亩,亏损金额达千万元以上,4户种植大户甚至因为严重亏损宣告经营失败退出猕猴桃产业。
在猕猴桃溃疡病面前,华胜农业公司也未能幸免,该公司位于九龙镇棚花村的猕猴桃种植基地,因土质排水系统不畅,加上猕猴桃溃疡病的影响产量上不去。为避免溃疡病的影响,2020年下半年,该公司在这里搭建起钢架塑料大棚,一是防止溃疡病通过风雨传播,二是适应种植管理中的机械化操作,每亩需投入成本3万元左右,给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在九龙镇棚花村“贵菲猕猴桃农场”,农场主夫妇两人都是2010年从四川农业大学毕业的本科生,由于女主人李治菲是九龙镇棚花村人,她选择回家创业种植猕猴桃,主要是因为棚花村有猕猴桃产业发展的成功示范,他们农场的猕猴桃种植规模已由最初的20亩发展到目前的近60亩。为了防止猕猴桃溃疡病,去年12月,他们也对所种植的猕猴桃搭建了塑料大棚。
广济镇火烧堰社区刘洪军的佳源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是从10年前小规模种植发展到现在的276亩。由于种植规模适度、精细管理,他家的猕猴桃属于盈利的范畴。但是两年前,也有部分猕猴桃感染溃疡病,他立即换种100亩,有效防止溃疡病扩散,减少了损失。
为支持猕猴桃种植大户抵御猕猴桃溃疡病,绵竹市财政拿出一定资金给予支持。到2020年底,绵竹共有3户猕猴桃种植大户向市农业农村局申报猕猴桃大棚的搭建补助,申报面积158亩,经过验收后,他们将领到一定的财政补助资金。
对策:多措并举 建全省猕猴桃优势产业区
绵竹猕猴桃产业发展还面临哪些问题?如何开启猕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呢?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目前,绵竹猕猴桃产业发展还存在政策支持力度和支持方式不足;种植技术支撑系统不完善;从事猕猴桃产业的劳动力不足,技术水平低;产业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品牌,行业内协调差;产业链不完善;种植适度规模和经营规模存在单体经营规模过大与当地农户利益联结差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德阳市老科协专家组认为,从现在暴露出的问题看,不是每一块地都适宜种植猕猴桃。同时,绵竹的猕猴桃产业还必须在提高品质、提高精品率上下功夫,加强全产业链联合体建设,加大品牌塑造力度和营销力度,通过科学谋划和布局,改造提升这一特色产业,强化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绵竹市科协副主席、老科协秘书长杨华军建议,为实现绵竹猕猴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允许选地失误的业主换地种植猕猴桃,将不适宜的种植地块及时换种其他作物,适当调整猕猴桃产业发展布局。在种植管理经营中,可以积极推广山牧农业公司的产业技术管理和经营模式,探索适当的利益联结机制,努力实现整体上精细管理的技术提升。
棚花农业公司总经理代春认为,绵竹猕猴桃产业要往精品农业方向发展,走农旅结合,包括康养结合之路。贵菲猕猴桃家庭农场主邓方贵建议,绵竹的猕猴桃要逐渐培育地域品牌。华胜农业的技术工程师方莉认为,绵竹猕猴桃产业发展在注重产量的同时,更应注重产品质量控制,尤其是要加强田间管理、储藏等方面的技术指导。高级农艺师、市老科协会员李复全认为,绵竹猕猴桃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推进基地生产的标准化建设,坚持栽管并重,管理为主的原则。要加强科研体系建设,解决猕猴桃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难题,有重点地开展技术攻关和新品种选育、新产品开发。要用好用活发展猕猴桃项目资金,对种植基地建设、科研、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产品储运保鲜、产品精深加工、品牌创建、服务体系建设等进行项目扶持。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田竞表示,绵竹猕猴桃产业发展呈现“五有五无”,即有一定规模,但是无规模效应;有一定优势,但是科技支撑不够;有一定扶持,但是支持力度还要加强,未精准扶持,无持久措施;有一定主体,但是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有一定创新,但是各自为阵,未形成利益共同体。市农业农村局下一步将做好规划引领,建园区,投硬件;选好地块,建基地,成规模;科技支撑,抓创新,做亮点;加大扶持,育主体,促增收。
绵竹市副市长李强表示,要以绵竹市农业七大园区建设为平台和载体,积极探索和引进新模式,吸引新业主投入到猕猴桃产业的提质增效上。通过建基地、创品牌、深加工、重投入、促融合等措施,让绵竹猕猴桃产业发展的选址科学化、品牌优良化、生产标准化、基地规模化、人才专业化、引领龙头化、技术规范化、安全追溯化。要走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培育新业态,建成全省猕猴桃优势产业区,促进农民增收、乡村振兴。
本期策划及执行:本刊记者 王平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