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市清明祭扫见闻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近年来,绵竹市加大力度推进移风易俗,倡导文明祭扫、绿色祭祀。记者在清明小长假当天走访发现,今年的清明祭祀有了新内容和新变化,鲜花祭祀、网络追思、代祭祀等正成为百姓祭扫的新选择,一股文明新风已悄然形成。
鲜花祭祀成主流
“现在倡导文明祭祀,香烛、纸钱就不烧给你们了哦。”4月3日一大早,家住富新镇清狮村的范东和家人一起来到屋后的一处空地,为长眠在那里的二家公和舅舅扫墓。与以往不同,今年的祭祀用品以鲜花、水果和点心为主,没有了烟雾腾腾、纸灰乱飞,更多的是墓碑前留下的阵阵花香。范东告诉记者,现在他们开始用鲜花祭拜先人,既环保又安全,而烧纸钱、洋楼、纸汽车、纸电脑那些东西,既污染环境又背离了祭奠的真正意义。
“您好,请测量一下体温,出示一下健康码。”上午9点,园宝山公墓开始迎来祭扫人群。不少市民手持鲜花、拎着瓜果陆续走进园宝山公墓。公墓的路旁小摊,也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五颜六色的鲜花,供市民选购。记者在现场看到,测量体温、出示健康码、预约通道、体温异常隔离点……清明祭扫防疫工作不可大意。“我们一方面要尽量满足群众祭扫需求,另一方面要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管理工作。”园宝山公墓管理所所长杨洪刚告诉记者,来祭扫的市民超过九成都会选择鲜花祭扫。为了引导更多市民采用绿色环保的方式祭扫,公墓管理所已连续多年开展鲜花换纸钱活动,并免费提供水桶、毛巾等物品供家属擦拭格位,深受市民欢迎。
在汉旺镇紫岩山公墓入口处、云悟寺进山口等地,不少商家纷纷将寄托哀思的鲜花放在店内最显眼的位置。“现在提倡文明、绿色祭祀,建议你们购买菊花。"店主李昌裕积极地引导客人购买鲜花扫墓祭祖。她说,虽然店内摆放了传统的祭祀用品,但她却极力推荐市民购买鲜花祭祖,用鲜花缅怀亲人不仅健康时尚,也不会给墓地留下火灾隐患。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很多市民都会在清明节期间选择扫墓祭祖,表达对亲人的哀思。随着文明祭扫新风的悄然兴起,传统的祭扫方式正被环保、低碳的方式取代。
“代祭”“网祭”新风尚
“春回大地,又逢一年清明时,疫情虽阻挡了家人赶来的脚步,却无法隔断骨肉亲情。我们在此为亲人举行代祭仪式,共同追忆,寄托哀思。”在园宝山公墓,工作人员俞春兰感情充沛地读完无法到现场祭扫的墓主亲属写好的祭文,俯身将墓碑前的杂物清理干净,再将菊花小心翼翼地摆放在墓碑前,起身鞠躬,表达哀思。代祭扫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每一个步骤都显得庄严神圣。俞春兰的同事手持手机,将整个仪式记录下来,并通过微信实时传送给墓主亲属。
追思亲友,让爱绵延。对于无法到现场祭扫的市民,云端祭扫同样能够满足怀念亲人、寄托哀思的需求。打开“德本居”微信小程序,选择“申请网上纪念馆”,市民陈女士通过网上祭奠平台为逝去的父亲创建了纪念馆,拜祭、寄语.....在她精心撰写的墓园简介里,写着父亲和她的相处趣事,而留言里,满满的都是她对父亲的思念。
清明祭扫,贵在心意,重在文明。为积极倡导绿色、文明、生态、环保的祭扫新理念,绵竹市积极开展“仁孝四川·绿色殡葬·平安清明”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引导市民可通过免费代祭扫、云祭扫、小规模家庭追思等方式祭奠逝者、寄托情感,做绿色、文明、安全、节俭祭扫新风尚的践行者。
|